|

Knowledge小常識

焚化爐底渣
2025.01.20物料小常識   無機粒料,焚化爐底渣
新北市政府環保局-底渣特性

焚化底渣是垃圾焚化後產生的殘留物質,包括「爐床篩灰」和「爐尾底渣」,經適當處理後可再利用為焚化再生粒料,用於土木工程和建築材料中。

焚化底渣的來源

垃圾由垃圾車運送到焚化廠,倒入貯坑後,透過吊車投入焚化爐內進行高溫焚燒處理。

  1. 底渣:高溫焚燒後,無法完全燃燒的固體廢棄物(如金屬、玻璃、礦物)殘留為底渣。
  2. 焚化再生粒料:底渣經篩分、清洗與穩定化處理,生成具再利用價值的焚化再生粒料。
焚化再生粒料的特性

焚化再生粒料是一種多孔隙、輕質的非均質物質,具有以下特性:

  1. 顏色:濕潤時呈深灰色,烘乾後轉為灰白色。
  2. 團聚性:細粒料烘乾後容易團聚,可用手或震動篩分散。
  3. 高比表面積:適合吸附應用,但需注意水分管理。
  4. 物理性質:
  • 比重較輕,吸水率較高。
  • 磨損率和健度相較天然粒料略高,但仍符合工程規範要求。
焚化底渣的再利用優勢

根據國內外研究,焚化底渣再生粒料具有以下優勢:

  1. 惰性:不易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。
  2. 輕質:相較天然建材,重量較輕,有利於減少結構負荷。
  3. 強度高:可承受一定的壓力,適用於道路基底與回填材料。
  4. 壓縮性低:穩定性佳,不易變形。
  5. 無塑性:不會產生變形延展的問題。
再利用應用場景
  1. 土木工程:用於道路基底材料、填方工程等。
  2. 建築材料:可作為輕質混凝土或磚塊的原料。
  3. 景觀工程:應用於透水鋪面或環保公園建設。
注意事項
  1. 脆裂與磨損率:焚化再生粒料較天然建材容易脆裂,需注意材料設計與使用壽命。
  2. 比重與吸水率:比重低且吸水率高,影響其穩定性與耐久性,需採用適當的工程技術加以克服。

焚化底渣經妥善處理後可成為有用的工程材料,不僅減少垃圾掩埋壓力,還能促進資源循環利用。